典藏人生譜出新頑藝–默省齋文創機構創辦人許怡先

撰稿編輯:何偉民

梵谷:「偉大的事不是在衝動下完成,而是經由完成一系列的小事情;而且偉大的事不是偶然發生,它一定要靠意念達成。」

在台灣,品飲普洱茶的風氣盛行已久,但能對普洱茶的發展史如數家珍,並結合當代趨勢的深度剖析,無人能出其右者,正是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秘書長許怡先。擁有中國國家職業資格一級評茶師的許怡先,更身為默省齋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,其對普洱茶的收藏資歷超過二十餘年,因緣際會收購的一桶百年普洱茶,又如何見證其數載寒暑而翻漲百倍的傳奇?

隨著近年中國經濟成長,以及個人財富的增加,藝術品與古董文物的收藏,遂成中國富而好禮的主流趨勢,同時開啟文化資產保值的契機。來自港都的許怡先,散發著質樸儒雅的氣息,自幼深受家學環境的薰陶,鍾愛藝術與文化,將品味收藏作為賦閒的生活樂趣。茲因平日素有飲茶的習慣,偶然喝到第一口普洱茶,自此著迷於其清潤而濃郁的風味。迥異於台灣茶的滋味鮮爽,普洱茶則是富含豐厚的文史底蘊,故而興起探究這充滿謎樣的「神秘之茶」的熱情。

默省齋文創機構創辦人許怡先山林賦閒

普洱茶原產於中國雲南,為何會在相隔三十餘年重現台灣,箇中輾轉實為耐人尋味,許怡先憑著強烈的好奇心,溯源普洱茶在台灣的發展歷程,累積的知識啟蒙來自時任臺灣省茶業改良場場長吳振鐸先生,於民國七十六年遠赴雲南考察,從普洱茶的起源,以至普洱茶相關主管機關的製作工藝標準,彙整發表於國內期刊,由典藏雜誌總顧問劉良佑教授所轉贈,該篇文章成為許怡先認識普洱茶的入門與圭臬。換言之,許怡先由普洱茶的學理脈絡為基礎,蒐羅詳盡的背景資料,定位普洱茶知識與產業間的鏈結,深信「品茗」的風雅,需透徹理解其文史發展,才能玩出關鍵。對許怡先而言,成就追根究柢的精神,是培養興趣與維持熱情的不二法門,因為致力於普洱茶的正本清源,讓許怡先更加洞悉其真實與意義,而不被故事訛傳所誤導,反使之如墮五里迷霧。感念因緣際會的啟蒙,得有契機窺見普洱茶的精隨,更因此認識各種不同品項的普洱茶。

對於收藏這件事必須追根究柢,這樣的致力耕耘才具有價值

具有傳播媒體背景的許怡先,早年任職臺灣聯合報系經濟日報記者,對於財經趨勢有所涉獵,其後回歸自幼熱愛的初衷,創辦《典藏》藝術雜誌並擔任總編輯,主張生活應享有藝術的主張與藝術的品味,並以文字與影像貼進社會脈動,讓藝術生根、發芽。許怡先戲稱記者是「文化流氓」,不經求證且道聽塗說,筆鋒亦可殺人,因此,憑藉過往從事新聞記者的專業訓練,貫徹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自律精神,延續到對興趣事物的執著,其觀念乃深受高雄中學「精益求精,實事求是」的校訓所影響,自此成就為畢生的行事風格。新聞是嚴肅的,人生亦是謹慎的,因此,為人處世的目標必須清楚定義,具有強烈目的性才能支撐興趣與熱情,是故,許怡先投入普洱茶的探究,採取深化地找尋相關資訊,去蕪存菁地篩選來源出處以判別茶種,切勿以虛構杜撰的故事招搖撞騙,當證據不足時,只能說存疑。而「收藏」的過程正是把所有疑慮都消除後,覓求之正解方能成為收藏,此亦即科學化的原理。

從未來看現在,一片可以喝的文化資產,前景不可等量齊觀

2010年有幸結識普洱茶一代宗師鄒炳良,其乃是普洱茶產業界標準化的濫觴,許怡先憑藉對普洱茶之淵源歷史,以及鄒炳良歷年苦心孤詣的研究成果,展現探究問題的犀利與嚴謹態度,深受其讚賞與感動,自此成為忘年之交。從其標準上與之串聯兩岸的合作,規範出普洱茶的溯源管理與認證體系,進而將普洱茶提升至新的高度與位置。

普洱茶一代宗師鄒炳良先生

以興趣為志業並非易事,除了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外,面對挫折與瓶頸的心態更是關鍵。許怡先認為當決定做一件事時,必須立基於「從未來看現在」,唯有此洞察力方能拓展藍圖。因此,許怡先以前瞻視野鎖定21世紀的閃亮新星‧文化事業,鑽研品飲普洱茶的知識,強調「喝出健康、玩出品味、發文化財」。由於許怡先的慧眼獨具,1993年便以一筒台幣6萬元價格,向鄧時海購入兩筒被譽為普洱茶「百年龍馬同慶」茶磚,歷時至今市場估值早已水漲船高。

許怡先攜手志同道合的跨界好友,與雲南農業大學校長進行對接,應用就讀北科大EMBA期間學習到「策略地圖」的研究方法,輔以其所累積的普洱茶背景知識,從一片茶洞見產業以至市場的視野,歸納為「一心五葉」,亦即茶產業、茶科學、茶文化、茶品牌、茶金融。許怡先以茶金融的結果論為基點,反推聚焦於一片茶開始的前端茶廠製造,後端收藏交易,最終相互共構而成茶金融。

紅酒能,為什麼普洱茶不能?

許怡先歷時七年的耕耘,推動產出擁有電子身份證的普洱茶產品,開啟普洱茶以RFID溯源系統智能化管理,使得普洱茶的傳統產業邁入運用現代科技的新領域,打造產業普洱雲的機制,未來需透過兩岸合作加持,才能實現茶金融的願景。而這也是許怡先感到最為得意的成就,能與好友秉持共同使命去做有Vision的事。許怡先更表示,如此人生觀與經營哲學,深受好友陳由豪影響,雖然其人功過是非飽受公評,但從他身上卻學到「一輩子選擇一件要做的事,堅持到底不要放棄」,而這件事證是許怡先最愛的文化事業,不僅需要立足台灣,更重要的是不可偏安一隅,必須與大中華圈有所連結,唯有跨界整合,文化才能世代傳承。

許怡先
默省齋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
現任 - 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 創會秘書長 - 默省齋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經歷 - 臺灣 聯合報系經濟日報記者 -【典藏】藝術雜誌創辦總編輯 背景 - 國家職業資格一級評茶師 - 國家職業資格高級考評員 - 普洱茶趨勢觀察家 - 普洱茶收藏資歷超過二十年 著作 - 紅酒能 普洱茶為什麼不能(繁體版) - 2013年大宴出版社發行 - 紅酒能 普洱茶為什麼不能(修訂版) - 2015年默省齋文創發行 ※ 萬寶週刊長期普洱茶專欄作家 ※ 今周刊普洱茶專欄作家 ※ 風傳媒長期普洱茶專欄作家 ※ 中國普洱茶網長期普洱茶認證作家
我要分享

相關文章

2022-11-08

2022 青瓷達人嚴選:㚕磬窯精緻典藏之作

綜觀其創作更以茶具系列為極受歡迎的小件珍藏,而不同的茶具,會因為材質、視覺與儀式的屬性殊異,營造出各有意趣的氛圍。本文將透過藏家推薦,精選8件㚕磬窯的經典創作,提供喜愛青瓷的你,領略青瓷在生活裡的美學實踐。

2022-08-29

大道至簡茗茶趣:㚕磬窯青瓷茶具之美

藝術品既然蘊含人類的精神與意識,無論歷時多久皆能再現其風華,隨著不同收藏者的詮釋,賦予新的意義,這樣橫亙數代人的共鳴與傳承,其價值更非金錢所能衡量。

2022-07-15

㚕磬窯線上藝廊系列二:青瓷鑑賞的數位美學

宋代作為陶瓷史上最輝煌的一章,士大夫的風骨與禪學的影響,不僅孕育整體社會素質,也共同成就宋瓷的極簡與典雅。亦即,宋代的青瓷,其造型、釉色與質地,皆恰如其分地用最純粹的方式,演繹出最複雜的審美情緒。鑑賞青瓷,須從細微的光影紋路體現創作者的匠心獨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