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甜點大學問!你所不知道的常溫甜點
磅蛋糕
可能許多人都知道磅蛋糕由四種原料:麵粉、奶油、蛋與糖,採等比例製成,但你知道根據最早期的作法,一個磅蛋糕總重會達4磅,相當於1.8公斤嗎?
磅蛋糕最早起源於18世紀的北歐地區,因為每種原料各取1磅而得此名。直到近代因一般小家庭無法短期內吃完如此大量的蛋糕,才將磅蛋糕的原料採等比例改良。 (雖然小編覺得一塊4磅的蛋糕,以前的大戶家庭也要吃很久吧…)
當然囉,因應各國口味不同,磅蛋糕在每個國家發展而成的樣子也都十分不一樣。在美國流行以酸奶油代替奶油,形成口感較濕潤、味道較濃郁的「酸奶磅蛋糕」;在加勒比海周遭的法語區國家,則偏好在原料中加入蘭姆酒與香蕉泥,添加濕潤的口感,將磅蛋糕視為聖誕節前夜的必備甜點;而哥倫比亞人則喜歡在製作過程中加入紅酒,並為完成的磅蛋糕加上鮮奶油。
司康
英式下午茶的經典——司康;在每一盤美麗的下午茶三層架中,一定不能少了司康的存在啦!
關於司康(scone)一詞的由來眾說紛紜,有人說最早起源自中古荷蘭語「schoonbrood」,形容小的白麵包;或說最早來自於蘇格蘭蓋爾語「sgonn」,指不成形狀的一團東西。也有人認為,司康一詞源於蘇格蘭的「司昆石」。舊時蘇格蘭有使用司昆石作為加冕石的傳統,歷代蘇格蘭王的加冕儀式中都坐在這塊石頭上。司昆石原文為the Stone of Destiny,又稱Stone of Scone,故有司康一名由此而來之傳說。
早期的司康是在鐵板上烤的,形狀偏圓扁形,烤完後會像我們現在吃披薩時一樣,切片分給大家享用。直到泡打粉普及後,司康才漸漸長成如今我們看到的樣子。
可露麗
如果說司康是英式下午茶的經典,那擁有焦糖色酥脆的外皮,與香草卡士達味柔軟內餡的可露麗,就是代表法國甜點的唯一選擇!
可露麗起源於15至18世紀的法國波爾多地區,相傳是來自於修道院的一種甜點。因波爾多是著名的紅酒產區,當地的紅酒製造師需要使用大量的蛋白將紅酒提純,而將多餘的蛋黃贈送給修道院的修女們,於是好心的修女便將蛋黃加上少數的其他材料做成點心,分送給附近貧窮的孩子。
在現代的一般法國家庭中,也常常利用多餘的麵粉與雞蛋等材料來製作可露麗,因此可露麗也被視為一種不浪費任何食材,卻同時保持外觀高雅、口感紮實好吃的國民點心哦!
香蕉蛋糕
雖然他長得像磅蛋糕,中文習慣又稱呼他為香蕉蛋糕,但在英美語系的國家裡,他可是屬於麵包那一伙的哦!
香蕉蛋糕(Banana bread)最早出現於1930經濟大蕭條的年代。當時不僅因為泡打粉正逐漸在美國流行,也因為香蕉在當地價格十分昂貴,許多家庭主婦們不捨得丟掉過熟的香蕉,於是香蕉相關的食譜開始流行起來,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香蕉蛋糕了。
香蕉蛋糕因為做法簡單、所需材料不多,並只需要將所有材料都加在一起,不僅在1960年代成為熱門的甜點,更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2020年,成為google網路搜尋次數最高的食譜排行第一。這個相對年輕的蛋糕界新星,甚至還有國際香蕉蛋糕節—02/23,這個屬於他自己的節日呢!
相關文章
在創作路上建立屬於自己的傳奇:楊柏林
「只要感悟到生活美學的召喚便能創作。」楊柏林的創作沒有學界的包袱,也從不給自己設限。他很擅長將作品融入自然與環境中並產生對話,因此所有作品的共通點便是具有空間的穿透性,唯有"自由"才能展現藝術的活力並具有延展的力量。
北科大EMBA品酒社活動「為你的餐找一支好酒友」:從頭認識餐酒搭配
北科大EMBA品酒社於111年9月3日下午6點半,在心泰原創泰國料理舉辦「為你的餐找一支好酒友」餐酒會,邀請「識酒參葡萄酒工作室」創辦人Matt和Roxy講解品飲知識,讓社員在吸收品酒知識的同時,能品好酒,享佳餚,共度難得的聚會時光。
要吃幾粒飯?海南雞飯的古早手藝 - 雞飯粒
海南雞飯不但是南洋招牌菜,近年更因為米其林報導,成為來訪星馬的朝聖美食。飽沾雞汁的白飯鋪上雞肉,搭配黑醬油、薑蓉、辣椒醬,菜式簡單卻回味無窮。不過要是認為海南雞飯只是單純的雞肉配飯可就大錯特錯!本篇將為你介紹海南雞飯的由來、吃法,以及大馬家喻戶曉,海外卻鮮為人知的 “雞飯粒”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