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型3D立體織物熱可塑支架:芮祥鵬 教授
輕薄高透氣新醫療輔具取代石膏
傳統石膏或金屬支架通常笨重且悶熱,且若骨折固定時間長達二至三個月,經常壓迫患部造成疼痛或搔癢,所以一般大眾往往排斥打石膏,但芮老師團隊研發之「新型3D立體織物熱可塑支架」主打優點為透氣佳、強固、重量輕和低溫熱可塑,更可以重複塑型使用,可完全取代傳統石膏與金屬支架,是安全又輕便的新醫材選擇,大幅減輕傷患的負擔,造福廣大的傷患。
輕薄高透氣新醫療輔具取代石膏簡單加熱可塑形具備高市場潛力
新型3D立體織物熱可塑支架僅需用吹風機或微波爐加熱(50~60℃)20秒鐘即可做到塑形,可完全貼合人體,在醫療及運動護具產業皆具備高應用潛力。此領先全球之技術成果令業界驚艷,已於107年成功募資新台幣1.2億元,成立「台北智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」,並於龍潭設立工廠,建立大型量產生產線,首先開拓台灣輔具市場,並積極打進國際市場做出品牌。
材料具備環保低碳特性
此技術開發緣起於107年科技部價創計畫,芮老師團隊從200團隊脫穎而出,獲補助4,000萬元,才得以研發出「新型3D立體織物熱可塑支架」。新型3D立體織物熱可塑支架是使用植物作為主要原料,是環保低碳且親膚性高的產品,讓愈來愈多的患者能以合理的價格,獲得更舒適的治療。
本文授權於: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國際產學聯盟
關鍵字:高分子加工/電磁流變/生物流變/融熔紡絲
相關文章
室內環境守護神:黃育賢 特聘教授
黃老師指導研究團隊開發攜帶智能感測器之「室內環境守護神」,基於行之有年的LASS『空氣盒子』的共同開發經驗,以及台灣大學醫學院蘇大成醫師,對於居家環境與人體健康管理方面的指導,團隊把傳統的LASS『空氣盒子』改良。
設計心理學專家:鄭孟淙 副教授
鄭孟淙老師擅長使用心理學理論融合工業設計,幫助設計師了解用戶思想和行為,設計出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產品,鄭老師也有協助企業評估產品,以提高產品價值。
即時離床預測系統:蕭榮修 教授
在醫院或安養中心的老年病患常在上下床時發生意外跌倒,為減少意外發生,蕭榮修教授的研究主要是以深度神經網路(Deep Neural Networks, DNN)預測老年人或病患離床之意圖,希望透過此技術預防老年病患離床時發生的跌倒傷害。